印巴因枪击事件再次爆发冲突,巴基斯坦作为中国的老朋友再次牵动中国人的神经。
中国对外关系共分为24个等级,如低等级日本为“战略互惠关系”,美国为“新型大国关系”。
1947年, 大英帝国面对印度殖民地区汹涌的独立浪潮已无力回天,在末代印度总督蒙巴顿的主持下,将英属印度及诸多土邦按宗教分而治之,以印度教为主的地区成为印度,以为主的地区成为巴基斯坦。剩余的土邦可“自主选择”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这就是臭名昭著的“蒙巴顿方案”,由此开启了印巴两国长达78年的纷争。
所谓“自主选择”与民意并不相关,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两国刚一成立,就爆发多次激烈冲突。
其中饱受争议的当属克什米尔地区,该地区主要人口是,但代表统治阶级的末代王公哈里·辛格却是印度教,其在独立未果的情况下选择加入印度,这个决定立刻引发了当地群众的强烈反对。
巴基斯坦军方随即进入克什米尔,哈里·辛格仓惶逃往印度,印度则借机进军克什米尔,第一次印巴战争由此爆发。
第一次印巴战争打了一年多,双方互有胜负。1949年1月1日正式停火,同年7月在联合国的调停下将克什米尔一分为二。
其中巴方占据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及少部分查谟地区,面积约占2/5,印方则占据克什米尔谷地、查谟以及拉达克,约3/5面积。印控克什米尔位于人口密集的克什米尔谷地,比较富饶,1956年印度将印控克什米尔合并,统称查谟-克什米尔邦。
从此,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形成对峙,军事摩擦不断,克什米尔地区陷入长期战乱。
印度建国后就不断侵占“麦克马洪线年,信心膨胀、不可一世的印度总理尼赫鲁命令印军向中印边境大举增兵,并挑起大规模武装冲突,中国予以坚决反击,对印自卫反击战爆发。
巴基斯坦惊愕的发现,在克什米尔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的印军被中国边防军摧枯拉朽一般打得溃不成军。
中国边防军在中印边境的雷霆一击,仅用32天(两次战斗实际仅用13天时间)将30000人的参战印军击毙、击伤4885人,俘虏3968人,并将印度侵入我方的军事据点全部拔除。
达到我们的战略效果图后,因美俄古巴导弹危机顺利解除,中方军队主动快速撤回。
中印之战中国军方表现出的强悍实力,让巴基斯坦看到了希望,并迅速调整外交政策,开始积极向中国靠拢。
巴基斯坦在50年代中后期曾一度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以及台湾归属等中国核心问题上追随西方,跟着美英的指挥棒转,中巴关系一般。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成为中巴关系的分水岭。巴基斯坦开始主动向中国交好,中巴就边境划界问题达成协议,1963年巴方归还5800平方公里的喀拉昆仑走廊给中国。1964年2月中国总理应邀访问巴基斯坦,1965年巴总统访问中国,中巴关系迅速升温。
战争初期巴军在战场一度取得了主动,印军为扭转不利局面,突然对巴方本土发起大规模进攻,巴军节节败退,一直退到了亚克尔运河。亚克尔运河是巴第二大城市拉合尔的最后一道屏障,一旦拉合尔失守,首都将不保。巴总统阿尤布•汗下达总动员令,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同时向中国紧急求援。
形势危急,中国立刻对巴基斯坦展开外交和大规模军事援助,75型火炮、米格21战机,甚至从一线部队直接抽调成建制主力坦克送给巴基斯坦。
9月7日,中国发表相关声明谴责印度,把印度对巴基斯坦的侵略与中国的国家安全联系起来,明确表态支持巴方。
1965年9月16日,中国正式向印度发出照会。《人民日报》在17日头版头条发文,以这个最后通牒的方式警告印度:文到之日三天内拆除中锡边界印军入侵工事,立马停止印军一切入侵活动并保证不再骚扰......只要印度政府有一天还在对巴基斯坦进行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国就一天不会停止支持巴基斯坦反侵略的正义斗争。
话语权终究要靠拳头的力量来证明。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三次警告美军不得越过三八线,但却被麦克阿瑟当作笑话,结果不可一世的美军在鸭绿江踢到了铁板,被志愿军硬生生的打回三八线年对印自卫反击战中,信心爆棚的印度被中国打得溃不成军,现在中国发出最后通牒,迷之自信的印度,也不得不掂量中国出手的难以处理的后果。最终印度认怂,主动拆除中锡边界印军工事,并在印巴战场上停火。
这一次印度做了充分的准备,直接肢解东巴基斯坦,在印军的控制下成为孟加拉国,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
1971年8月,印度与苏联签订《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苏联站在了印度一边。美国为避免印度倒向苏联,选择抛弃巴基斯坦来拉拢印度,并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扣押应交付给巴基斯坦的军备物资。
巴基斯坦又转向穆林国家寻求帮助,但各国迫于美俄压力无法为巴方提供实质性支持。此时的巴基斯坦同时被美俄抛弃,实际上慢慢的变成了“世界的孤儿”,巴高层说了一句至理名言:“任何一个时间里如果相信美国就等于选择了被抛弃。”
中国迅速抽调大量现役装备——包括59式坦克,歼6、7战机,63装甲车,152榴弹炮等,巴方军事装备的损失得以快速补充。特别是歼7战机参战之后,巴空军迅速夺回制空权,逐渐扭转了战场的不利事态。
看到中国坚决干预的决心之后,时任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就此收手,再次与巴基斯坦停火,印巴第三次战争结束。
从此巴基斯坦就成为中国的铁杆朋友。虽然这一个国家政局不太稳定,执政者也跟走马灯似的经常变换。但不管巴基斯坦谁来执政,不变的是他们都坚定奉行与中国友好的政策。
从此,中巴两国由此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中国信任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也信任中国。
中国生产的“枭龙”战机,刚研发成功就直接装备给了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服役的“枭龙”战机身上,前半截,涂的是中国国旗。
1989年,美国在联合国大会上要求制裁中国,并强迫所有国家站队。对巴基斯坦美国再次许诺大批军备、新型战机,以及高额的经济援助,要求只有一个,就是巴基斯坦要投赞成票。但就在正式投票时,巴方代表突然站起来,高调宣布:
这次会议上,巴方义无反顾投出了一张反对票,加上古巴随后投出的反对票,这是当年美国制裁中国提案获得的仅有的两张反对票。
巴基斯坦也因为这张反对票,遭受到美国疯狂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严重制裁。有人说,美国的制裁让巴基斯坦的发展迟滞了20年。
虽然无法改变结果,但巴基斯坦仍然坚定的站了出来,宁可承担巨大损失也要支持中国。
巴基斯坦线亿美元,全国的GDP加起来只比苏州稍稍强一点。巴基斯坦人口约2.5亿人,在全球180多个国家中,巴基斯坦的经济排名147位。
2008年,汶川大地震爆发两天之后,巴基斯坦总统来到中国驻巴大使馆,说:
四天后,90万美元的救灾物资和22260顶帐篷飞向中国境内。巴官员说,这批帐篷都不用清点,直接从国库里拖走就行了,因为总共就那么多。
为了尽快把物资送到中国,巴基斯坦动用了国内仅剩的两架备用运输机。因为要多装物资,巴铁直接把座位给拆了,随机的医疗队冒着没有安全带的危险,蹲在飞机上一起过来的。
“这些援助不是用钱来衡量的,中国兄弟以前让我们的时候,跟我们要过钱吗?”
2020年,中国突发新冠疫情,口罩和医用物资急缺。巴基斯坦再一次调集国内所有医用物资和库存,共计30万个口罩,800套防护服,6800副手套,火速送给了中国。
这些例子还有太多,巴基斯坦这一个国家,从政府到民间,中巴友谊的印记无从处不在,他们甚至把中巴友谊直接写进了小学课本,国民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中巴友好。
中国2024年的对外贸易额达到了43.85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的比重超过20%,对外贸易主要是海运为主。中东的石油,南美的金属矿产和农副产品,以及非洲的金属矿产,这些进口产品绝大部分仍要走海运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后抵达中国。
马六甲海峡位于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其咽喉处位于新加坡。美国在新加坡有军事基地,所以在马六甲海峡拥有军事优势。一旦美中交恶,美国就可能关闭马六甲海峡,我们的战略物资进口通道就将被切断,中国的经济命脉就会被严重制约。
中泰国克拉人工运河项目,从2015年启动,但因美国的搅局致使泰国局势持续动荡,亲中高层接连二三被赶下台,运河至今仍无明确开工时间。
中缅输油输气管道虽几经周折已全部建成并开通,但因位于印度洋孟加拉湾内,在印度海军的掌控之下,加之缅甸受美国势力影响内战不断,中缅的输油输气管道因缺乏可靠的保障而效果大打折扣。
港口距伊朗仅72千米,与波斯湾近在咫尺,可以停靠排水量8-10万吨大型油轮,中国从中东进口的原油能够最终靠陆上输油管道到达新疆喀什,不但完全避开马六甲海峡,还让新疆从此拥有了一个重要的出海口。
瓜达尔港是中巴经济走廊核心项目,能辐射整个巴基斯坦经济。有了瓜达尔港口,不但可以突破马六甲海峡,而且也让中国海军获得进出印度洋以及波斯湾的战略支撑点,让中国对中东地区乃至整个阿拉伯海有了直接军事威慑力,提升了中国在中东地区的话语权。